5.4 欧拉方程正则奇点

在本节中,我们将开始考虑如何求解以下形式的方程

P(x)y+Q(x)y+R(x)y=0\begin{equation*} P(x) y^{\prime \prime}+Q(x) y^{\prime}+R(x) y=0 \tag{1} \end{equation*}

奇点 x0x_{0} 附近。 回忆一下,如果函数 P,QP, QRR多项式,并且它们没有共同的因子,那么方程 (1) 的奇点就是使 P(x)=0P(x)=0

欧拉方程。 具有奇点的相对简单的微分方程欧拉方程 10{ }^{10}

L[y]=x2y+αxy+βy=0\begin{equation*} L[y]=x^{2} y^{\prime \prime}+\alpha x y^{\prime}+\beta y=0 \tag{2} \end{equation*}

其中 α\alphaβ\beta实常数。 那么 P(x)=x2,Q(x)=αxP(x)=x^{2}, Q(x)=\alpha x, 和 R(x)=βR(x)=\beta。 如果 β0\beta \neq 0,那么 P(x),Q(x)P(x), Q(x)R(x)R(x) 没有公因子,因此方程 (2) 的唯一奇点x=0x=0;所有其他都是常点。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首先考虑区间 x>0x>0;稍后我们将结果扩展到区间 x<0x<0

观察到 (xr)=rxr1\left(x^{r}\right)^{\prime}=r x^{r-1}(xr)=r(r1)xr2\left(x^{r}\right)^{\prime \prime}=r(r-1) x^{r-2}。 因此,如果我们假设方程 (2) 具有以下形式的

y=xr\begin{equation*} y=x^{r} \tag{3} \end{equation*}

那么我们得到

L[xr]=x2(xr)+αx(xr)+βxr=x2r(r1)xr2+αx(rxr1)+βxr=xr(r(r1)+αr+β).\begin{align*} L\left[x^{r}\right] & =x^{2}\left(x^{r}\right)^{\prime \prime}+\alpha x\left(x^{r}\right)^{\prime}+\beta x^{r} \\ & =x^{2} r(r-1) x^{r-2}+\alpha x\left(r x^{r-1}\right)+\beta x^{r} \\ & =x^{r}(r(r-1)+\alpha r+\beta) . \tag{4} \end{align*}

如果 rr二次方程

F(r)=r(r1)+αr+β=0\begin{equation*} F(r)=r(r-1)+\alpha r+\beta=0 \tag{5} \end{equation*}

那么 L[xr]L\left[x^{r}\right] 为零,并且 y=xry=x^{r}方程 (2) 的方程 (5) 的

r1,r2=(α1)±(α1)24β2\begin{equation*} r_{1}, r_{2}=\frac{-(\alpha-1) \pm \sqrt{(\alpha-1)^{2}-4 \beta}}{2} \tag{6} \end{equation*}

并且方程(5)中定义的二次多项式 F(r)F(r) 也可以写成 F(r)=F(r)= (rr1)(rr2)\left(r-r_{1}\right)\left(r-r_{2}\right)。 模仿常系数二阶线性微分方程处理方式,我们分别考虑实数且不同、实数但相等以及复共轭情况。 实际上,欧拉方程的整个讨论与第 3 常系数二阶线性方程处理方式相似,只是将 erxe^{r x} 替换为 xrx^{r}

实数,不同的。 如果 F(r)=0F(r)=0 具有实根 r1r_{1}r2r_{2},其中 r1r2r_{1} \neq r_{2},那么 y1(x)=xr1y_{1}(x)=x^{r_{1}}y2(x)=xr2y_{2}(x)=x^{r_{2}}方程 (2) 的。 因为

W[xr1,xr2]=(r2r1)xr1+r21W\left[x^{r_{1}}, x^{r_{2}}\right]=\left(r_{2}-r_{1}\right) x^{r_{1}+r_{2}-1}

对于 r1r2r_{1} \neq r_{2}x>0x>0 非零,因此方程 (2) 的通解

y=c1xr1+c2xr2,x>0.\begin{equation*} y=c_{1} x^{r_{1}}+c_{2} x^{r_{2}}, \quad x>0 . \tag{7} \end{equation*}

注意,如果 rr 不是有理数,那么 xrx^{r}xr=erlnxx^{r}=e^{r \ln x} 定义。

示例 1

求解

2x2y+3xyy=0,x>0\begin{equation*} 2 x^{2} y^{\prime \prime}+3 x y^{\prime}-y=0, \quad x>0 \tag{8} \end{equation*}

[^7]

y=xry=x^{r} 代入方程 (8) 得到

xr(2r(r1)+3r1)=xr(2r2+r1)=xr(2r1)(r+1)=0.x^{r}(2 r(r-1)+3 r-1)=x^{r}\left(2 r^{2}+r-1\right)=x^{r}(2 r-1)(r+1)=0 .

因此 r1=12r_{1}=\frac{1}{2}r2=1r_{2}=-1,所以方程 (8) 的通解

y=c1x1/2+c2x1,x>0.\begin{equation*} y=c_{1} x^{1 / 2}+c_{2} x^{-1}, \quad x>0 . \tag{9} \end{equation*}

相等。 如果 r1r_{1}r2r_{2} 相等,那么我们只能得到一个形式为 y1(x)=xr1y_{1}(x)=x^{r_{1}}。 第二个可以通过降阶法获得,但是为了我们以后的讨论,我们考虑一种替代方法。 因为 r1=r2r_{1}=r_{2},所以 F(r)=(rr1)2F(r)=\left(r-r_{1}\right)^{2}。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仅 F(r1)=0F\left(r_{1}\right)=0 而且 F(r1)=0F^{\prime}\left(r_{1}\right)=0。 这建议对方程 (4) 关于 rr 求导,然后将 rr 设置为 r1r_{1}。 通过对方程 (4) 关于 rr 求导,我们得到

rL[xr]=r[xrF(r)]=r[xr(rr1)2]=(rr1)2xrlnx+2(rr1)xr\begin{align*} \frac{\partial}{\partial r} L\left[x^{r}\right] & =\frac{\partial}{\partial r}\left[x^{r} F(r)\right]=\frac{\partial}{\partial r}\left[x^{r}\left(r-r_{1}\right)^{2}\right] \\ & =\left(r-r_{1}\right)^{2} x^{r} \ln x+2\left(r-r_{1}\right) x^{r} \tag{10} \end{align*}

然而,通过交换对 xx微分和对 rr微分,我们也可以得到

rL[xr]=L[rxr]=L[xrlnx]\frac{\partial}{\partial r} L\left[x^{r}\right]=L\left[\frac{\partial}{\partial r} x^{r}\right]=L\left[x^{r} \ln x\right]

方程 (10) 的右侧对于 r=r1r=r_{1} 为零; 因此,L[xr1lnx]=0L\left[x^{r_{1}} \ln x\right]=0 也成立。 因此,方程 (2) 的第二个

y2(x)=xr1lnx,x>0\begin{equation*} y_{2}(x)=x^{r_{1}} \ln x, \quad x>0 \tag{11} \end{equation*}

通过计算 y1y_{1}y2y_{2}Wronskian 行列式,我们发现

W[xr1,xr1lnx]=x2r11.W\left[x^{r_{1}}, x^{r_{1}} \ln x\right]=x^{2 r_{1}-1} .

因此,xr1x^{r_{1}}xr1lnxx^{r_{1}} \ln xx>0x>0方程 (2) 的一个基本解集方程 (2) 的通解

y=(c1+c2lnx)xr1,x>0\begin{equation*} y=\left(c_{1}+c_{2} \ln x\right) x^{r_{1}}, \quad x>0 \tag{12} \end{equation*}

示例 2

x2y+5xy+4y=0,x>0\begin{equation*} x^{2} y^{\prime \prime}+5 x y^{\prime}+4 y=0, \quad x>0 \tag{13} \end{equation*}

y=xry=x^{r} 代入方程 (13) 得到

xr(r(r1)+5r+4)=xr(r2+4r+4)=0.x^{r}(r(r-1)+5 r+4)=x^{r}\left(r^{2}+4 r+4\right)=0 .

因此 r1=r2=2r_{1}=r_{2}=-2,并且

y=x2(c1+c2lnx),x>0\begin{equation*} y=x^{-2}\left(c_{1}+c_{2} \ln x\right), \quad x>0 \tag{14} \end{equation*}

方程 (13) 的通解

复数根。最后,假设方程 (5) 的 r1r_{1}r2r_{2}复共轭,比如,r1=λ+iμr_{1}=\lambda+i \mur2=λiμr_{2}=\lambda-i \mu,其中 μ0\mu \neq 0。我们现在必须解释当 rr复数时,xrx^{r} 是什么意思。记住

xr=erlnx\begin{equation*} x^{r}=e^{r \ln x} \tag{15} \end{equation*}

x>0x>0rr实数时,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方程来定义当 rr复数xrx^{r}。然后,使用欧拉公式 eiμlnxe^{i \mu \ln x},我们得到

xλ+iμ=e(λ+iμ)lnx=eλlnxeiμlnx=xλeiμlnx=xλ(cos(μlnx)+isin(μlnx)),x>0.\begin{align*} x^{\lambda+i \mu}=e^{(\lambda+i \mu) \ln x} & =e^{\lambda \ln x} e^{i \mu \ln x}=x^{\lambda} e^{i \mu \ln x} \\ & =x^{\lambda}(\cos (\mu \ln x)+i \sin (\mu \ln x)), \quad x>0 . \tag{16} \end{align*}

对于复数 rr 值的 xrx^{r} 的这种定义,可以验证代数微分的常用法则都成立,因此 xr1x^{r_{1}}xr2x^{r_{2}} 确实是方程 (2) 的方程 (2) 的通解

y=c1xλ+iμ+c2xλiμ\begin{equation*} y=c_{1} x^{\lambda+i \mu}+c_{2} x^{\lambda-i \mu} \tag{17} \end{equation*}

这种表达缺点函数 xλ+iμx^{\lambda+i \mu}xλiμx^{\lambda-i \mu}复数值的。回想一下,当特征方程复数时,对于具有常系数二阶微分方程,我们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正如我们当时所做的那样,我们可以使用定理 3.2.6 通过取 xλ+iμx^{\lambda+i \mu}实部虚部,即,来获得方程 (2) 的实值解

xλcos(μlnx) 和 xλsin(μlnx)\begin{equation*} x^{\lambda} \cos (\mu \ln x) \text { 和 } x^{\lambda} \sin (\mu \ln x) \tag{18} \end{equation*}

一个简单的计算表明(见问题 29)

W[xλcos(μlnx),xλsin(μlnx)]=μx2λ1.W\left[x^{\lambda} \cos (\mu \ln x), x^{\lambda} \sin (\mu \ln x)\right]=\mu x^{2 \lambda-1} .

因此,这些构成了 x>0x>0 的一个基本解集欧拉方程 (2) 的通解

y=c1xλcos(μlnx)+c2xλsin(μlnx),x>0\begin{equation*} y=c_{1} x^{\lambda} \cos (\mu \ln x)+c_{2} x^{\lambda} \sin (\mu \ln x), \quad x>0 \tag{19} \end{equation*}

示例 3

x2y+xy+y=0.\begin{equation*} x^{2} y^{\prime \prime}+x y^{\prime}+y=0 . \tag{20} \end{equation*}

y=xry=x^{r} 代入方程 (20) 得到

x^{r}(r(r-1)+r+1)=x^{r}\left(r^{2}+1\right)=0 .

因此 $r= \pm i$,**通解**为

\begin{equation*} y=c_{1} \cos (\ln x)+c_{2} \sin (\ln x), \quad x>0 . \tag{21} \end{equation*}

**因子** $x^{\lambda}$ 没有在**方程** (21) 中显式出现,因为在这个**例子**中 $\lambda=0$ 且 $x^{\lambda}=1$。 现在让我们考虑**方程** (2) 的**解**在**奇点** $x=0$ 附近的**定性行为**。这完全取决于**指数** $r_{1}$ 和 $r_{2}$ 的**值**。首先,如果 $r$ 是**实数**且为正,那么当 $x$ 通过正**值**趋于**零**时,$x^{r} \rightarrow 0$。另一方面,如果 $r$ 是**实数**且为**负数**,那么 $x^{r}$ 变得无界。最后,如果 $r=0$,那么 $x^{r}=1$。**图** 5.4.1 显示了 $r$ 的各种**值**的这些**可能性**。如果 $r$ 是**复数**,那么一个典型的**解**是 $x^{\lambda} \cos (\mu \ln x)$。如果 $\lambda$ 是**负数**或正数,则该**函数**会变得无界或接近于**零**,并且当 $x \rightarrow 0$ 时,**振荡**也会越来越快。**图** 5.4.2 和 5.4.3 显示了 $\lambda$ 和 $\mu$ 的选定**值**的这种**行为**。如果 $\lambda=0$,则**振荡幅度**恒定。最后,如果存在**重复根**,那么一个**解**的**形式**为 $x^{r} \ln x$,如果 $r>0$,则趋于**零**,如果 $r \leq 0$,则变得无界。**图** 5.4.4 显示了每种**情况**的一个**例子**。 ![](https://cdn.mathpix.com/cropped/2025_02_01_44b8118dd7565fd86bfdg-26.jpg?height=510&width=1021&top_left_y=130&top_left_x=761) **图** 5.4.1 **欧拉方程**的**解**;**实根** $(\mu=0)$。 ![](https://cdn.mathpix.com/cropped/2025_02_01_44b8118dd7565fd86bfdg-26.jpg?height=397&width=636&top_left_y=821&top_left_x=517) **图** 5.4.2 **欧拉方程**的**解**;具有**负实部**的**复数根**。 ![](https://cdn.mathpix.com/cropped/2025_02_01_44b8118dd7565fd86bfdg-26.jpg?height=397&width=590&top_left_y=821&top_left_x=1278) **图** 5.4.3 **欧拉方程**的**解**;具有**正实部**的**复数根**。 ![](https://cdn.mathpix.com/cropped/2025_02_01_44b8118dd7565fd86bfdg-26.jpg?height=408&width=609&top_left_y=1404&top_left_x=970) **图** 5.4.4 具有**等根**的**欧拉方程**的两个典型**第二解**:$r>0$(**红色**),$r<0$(**蓝色**)。 **方程** (2) 的**解**扩展到**区间** $x<0$ 可以以相对直接的**方式**进行。**困难**在于理解当 $x$ 为**负**且 $r$ 不是**整数**时,$x^{r}$ 的**含义**;类似地,$\ln x$ 尚未为 $x<0$ 定义。我们给出的 $x>0$ 时**欧拉方程**的**解**可以证明对于 $x<0$ 也是有效的,但一般来说,它们是**复数值**的。因此,在**例** 1 中,**解** $x^{1 / 2}$ 对于 $x<0$ 是虚数的。 总是可以通过进行以下**变量替换**来获得**区间** $x<0$ 中**欧拉方程** (2) 的**实数值解**。令 $x=-\xi$,其中 $\xi>0$,并令 $y=u(\xi)$。那么我们有

\begin{equation*} \frac{d y}{d x}=\frac{d u}{d \xi} \frac{d \xi}{d x}=-\frac{d u}{d \xi}, \quad \frac{d^{2} y}{d x^{2}}=\frac{d}{d \xi}\left(-\frac{d u}{d \xi}\right) \frac{d \xi}{d x}=\frac{d^{2} u}{d \xi^{2}} \tag{22} \end{equation*}

因此,对于 $x<0$,**方程** (2) 变为

\begin{equation*} \xi^{2} \frac{d^{2} u}{d \xi^{2}}+\alpha \xi \frac{d u}{d \xi}+\beta u=0, \quad \xi>0 \tag{23} \end{equation*}

但除了变量名称之外,这与方程(2)完全相同;从方程(7)(12)(19)中,我们有 但除了**变量**的**名称**之外,这与**方程** (2) 完全相同;从**方程** (7)、(12) 和 (19) 中,我们有

u(\xi)= \begin{cases}c_{1} \xi^{r_{1}}+c_{2} \xi^{r_{2}} & \text { 如果 } r_{1} \text { 和 } r_{2} \text { 是实数值且不同的 } \tag{24}\ \left(c_{1}+c_{2} \ln \xi\right) \xi^{r_{1}} & \text { 如果 } r_{1} \text { 和 } r_{2} \text { 是实数值且 } r_{1}=r_{2} \ c_{1} \xi^{\lambda} \cos (\mu \ln \xi)+c_{2} \xi^{\lambda} \sin (\mu \ln \xi) & \text { 如果 } r_{1,2}=\lambda \pm i \mu \text { 是复数值的 } \ & (\mu \neq 0)\end{cases}

取决于 $F(r)=r(r-1)+\alpha r+\beta=0$ 的**零点**的**性质**。要用 $x$ 表示 $u$,我们在**方程** (24) 中用 $-x$ 替换 $\xi$。 我们可以通过回忆 $|x|=x$ 当 $x>0$ 且 $|x|=-x$ 当 $x<0$ 来组合 $x>0$ 和 $x<0$ 的**结果**。因此,我们只需要在**方程** (7)、(12) 和 (19) 中用 $|x|$ 替换 $x$,即可获得在任何不包含**原点**的**区间**内都有效的**实数值解**。 因此,**欧拉方程** (2)

x^{2} y^{\prime \prime}+\alpha x y^{\prime}+\beta y=0

在任何不包含原点区间内的通解方程 在任何不包含**原点**的**区间**内的**通解**由**方程**

F(r)=r(r-1)+\alpha r+\beta=0

的**根** $r_{1}$ 和 $r_{2}$ 确定如下。如果**根** $r_{1}$ 和 $r_{2}$ 是**实数**且不同的,$r_{1,2}=\lambda \pm i \mu$,则

\begin{equation*} y=c_{1}|x|^{r_{1}}+c_{2}|x|^{r_{2}} . \tag{25} \end{equation*}

如果实数且相等的,则 如果**根**是**实数**且相等的,则

\begin{equation*} y=\left(c_{1}+c_{2} \ln |x|\right)|x|^{r_{1}} . \tag{26} \end{equation*}

如果**根**是**复共轭**,$r_{1,2}=\lambda \pm i \mu$,则

\begin{equation*} y=|x|^{\lambda}\left(c_{1} \cos (\mu \ln |x|)+c_{2} \sin (\mu \ln |x|)\right) . \tag{27} \end{equation*}

形式 **形式**为

\begin{equation*} \left(x-x_{0}\right)^{2} y^{\prime \prime}+\alpha\left(x-x_{0}\right) y^{\prime}+\beta y=0 \tag{28} \end{equation*}

的**欧拉方程**的**解**是相似的。如果我们寻找 $y=\left(x-x_{0}\right)^{r}$ **形式**的**解**,那么**通解**由**方程** (25)、**方程** (26) 或**方程** (27) 给出,其中 $x$ 被 $x-x_{0}$ 替换。或者,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变量** $t=x-x_{0}$ 将**方程** (28) 简化为**方程** (2) 的**形式**。 **正则奇点**。现在我们回到对一般**方程** (1) 的考虑

P(x) y^{\prime \prime}+Q(x) y^{\prime}+R(x) y=0

其中 $x_{0}$ 是一个**奇点**。这意味着 $P\left(x_{0}\right)=0$ 并且 $Q$ 和 $R$ 中至少有一个在 $x_{0}$ 处不为**零**。 不幸的是,如果我们尝试使用前两节的**方法**来求解**奇点** $x_{0}$ 附近的**方程** (1),我们会发现这些**方法**失败了。这是因为**方程** (1) 的**解**通常在 $x_{0}$ 处不是解析的,因此不能用 $x-x_{0}$ 的**幂**的**泰勒级数**表示。**例** 1、2 和 3 说明了这一**事实**;在这些**例子**中,**解**都无法在**奇点** $x=0$ 附近进行**幂级数展开**。因此,为了有机会求解**奇点**附近的**方程** (1),我们必须使用更一般的**级数展开式**。 由于**微分方程**的**奇点**通常**数量**较少,我们可能会问是否可以简单地忽略它们,特别是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如何构造关于**常点**的**解**。然而,这是不可行的。**奇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解**的**主要特征**,其**程度**远超你最初的设想。在**奇点**附近,**解**的**幅度**通常会变得很大,或者**幅度**发生快速变化。例如,**例** 1、2 和 3 中找到的**解**就是对这一**事实**的**例证**。因此,由**微分方程**建模的**物理系统**的**行为**通常在**奇点**附近最有趣。通常,**物理问题**中的**几何奇点**(例如**角**或**锐边**)会导致相应**微分方程**中的**奇点**。因此,尽管起初我们可能想避免**微分方程**的少数几个**奇点**,但恰恰是在这些**点**上,我们最有必要仔细研究**解**。 作为**解析方法**的**替代方案**,我们可以考虑使用**数值方法**,这将在第 8 **章**中讨论。然而,这些**方法**不太适合研究**奇点**附近的**解**。因此,即使我们采用**数值方法**,为了检查**奇点**附近**解**的**行为**,最好将其与本**章**的**分析方法**结合使用。 如果没有关于 $Q / P$ 和 $R / P$ 在**奇点**附近的任何额外**信息**,就不可能描述**方程** (1) 的**解**在 $x=x_{0}$ 附近的**行为**。可能是**方程** (1) 有两个不同的**解**在 $x \rightarrow x_{0}$ 时保持有界(如**例** 3 所示);也可能只有一个,而另一个在 $x \rightarrow x_{0}$ 时变得无界(如**例** 1 所示);或者它们可能都在 $x \rightarrow x_{0}$ 时变得无界(如**例** 2 所示)。如果**方程** (1) 有在 $x \rightarrow x_{0}$ 时变得无界的**解**,那么确定这些**解**在 $x \rightarrow x_{0}$ 时如何变化通常很重要。例如,$y \rightarrow \infty$ 的**方式**是否与 $\left(x-x_{0}\right)^{-1}$ 或 $\left|x-x_{0}\right|^{-1 / 2}$ 相同,或者以其他**方式**? 我们的**目标**是扩展已经开发的用于求解**常点**附近**方程** (1) 的**方法**,使其也适用于**奇点** $x_{0}$ 附近。为了以一种相对简单的**方式**做到这一点,有必要将自己限制在**函数** $Q / P$ 和 $R / P$ 在 $x=x_{0}$ 处的**奇点**不太严重的**情况**下——也就是说,限制在我们可能称之为“**弱奇点**”的**情况**下。在这个**阶段**,还不清楚什么是可接受的**奇点**。但是,随着我们开发求解**方法**,你将会看到区分“**弱奇点**”的适当**条件**(另见第 5.6 节,**问题** 16)是

\begin{equation*} \lim {x \rightarrow x{0}}\left(x-x_{0}\right) \frac{Q(x)}{P(x)} \text { 是有限的 } \tag{29} \end{equation*}

\begin{equation*} \lim {x \rightarrow x{0}}\left(x-x_{0}\right)^{2} \frac{R(x)}{P(x)} \text { 是有限的. } \tag{30} \end{equation*}

这意味着 $Q / P$ 中的**奇点**不能比 $\left(x-x_{0}\right)^{-1}$ 更糟,并且 $R / P$ 中的**奇点**不能比 $\left(x-x_{0}\right)^{-2}$ 更糟。这样的**点**称为**方程** (1) 的**正则奇点**。对于**系数**比**多项式**更一般的**方程**,$x_{0}$ 是**方程** (1) 的**正则奇点**,如果它是一个**奇点**并且如果 ${ }^{11}$ “ \left(x-x_{0}\right) \frac{Q(x)}{P(x)} \text { 和 }\left(x-x_{0}\right)^{2} \frac{R(x)}{P(x)} \tag{31} \end{equation*}

x0x_{0} 附近具有收敛的泰勒级数——也就是说,如果方程 (31) 中的函数x=x0x=x_{0} 处是解析的。当 P,QP, QRR多项式时,方程 (29) 和 (30) 意味着这种情况将会发生。方程 (1) 的任何不是正则奇点奇点都称为方程 (1) 的非正则奇点。 [^8] 观察到 Euler 方程 (28) 满足方程 (29) 和 (30) 中的条件。因此,Euler 方程中的奇点是一个正则奇点。事实上,我们将看到所有形式为 (1) 的方程正则奇点附近的行为非常类似于 Euler 方程。也就是说,正则奇点附近的可能包括具有负或非整数指数xx对数对数自变量正弦余弦。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在正则奇点附近求解方程 (1)。关于非正则奇点附近的微分方程的讨论更为复杂,可以在更高级的中找到。

例 4

确定勒让德方程奇点

(1x2)y2xy+α(α+1)y=0\begin{equation*} \left(1-x^{2}\right) y^{\prime \prime}-2 x y^{\prime}+\alpha(\alpha+1) y=0 \tag{32} \end{equation*}

并确定它们是正则的还是非正则的。

解:

在这种情况下,P(x)=1x2P(x)=1-x^{2},所以奇点x=1x=1x=1x=-1。观察到当我们用 1x21-x^{2}方程 (32) 时,yy^{\prime}yy系数分别是 2x/(1x2)-2 x /\left(1-x^{2}\right)α(α+1)/(1x2)\alpha(\alpha+1) /\left(1-x^{2}\right)。我们首先考虑 x=1x=1。因此,从方程 (29) 和 (30),我们计算

limx1(x1)2x1x2=limx1(x1)(2x)(1x)(1+x)=limx12x1+x=1\lim _{x \rightarrow 1}(x-1) \frac{-2 x}{1-x^{2}}=\lim _{x \rightarrow 1} \frac{(x-1)(-2 x)}{(1-x)(1+x)}=\lim _{x \rightarrow 1} \frac{2 x}{1+x}=1

limx1(x1)2α(α+1)1x2=limx1(x1)2α(α+1)(1x)(1+x)=limx1(x1)(α)(α+1)1+x=0.\begin{aligned} \lim _{x \rightarrow 1}(x-1)^{2} \frac{\alpha(\alpha+1)}{1-x^{2}} & =\lim _{x \rightarrow 1} \frac{(x-1)^{2} \alpha(\alpha+1)}{(1-x)(1+x)} \\ & =\lim _{x \rightarrow 1} \frac{(x-1)(-\alpha)(\alpha+1)}{1+x}=0 . \end{aligned}

由于这些极限是有限的,所以 x=1x=1 是一个正则奇点。 可以用类似的方式证明 x=1x=-1 也是一个正则奇点

示例 5

确定微分方程

2x(x2)2y+3xy+(x2)y=02 x(x-2)^{2} y^{\prime \prime}+3 x y^{\prime}+(x-2) y=0

奇点,并将它们分类为正则的或非正则的。

解:

2x(x2)22 x(x-2)^{2}微分方程,我们得到

y+32(x2)2y+12x(x2)y=0,y^{\prime \prime}+\frac{3}{2(x-2)^{2}} y^{\prime}+\frac{1}{2 x(x-2)} y=0,

所以 p(x)=Q(x)P(x)=32(x2)2p(x)=\frac{Q(x)}{P(x)}=\frac{3}{2(x-2)^{2}}q(x)=R(x)P(x)=12x(x2)q(x)=\frac{R(x)}{P(x)}=\frac{1}{2 x(x-2)}奇点x=0x=0x=2x=2。 考虑 x=0x=0。 我们有

limx0xp(x)=limx0x32(x2)2=0,\lim _{x \rightarrow 0} x p(x)=\lim _{x \rightarrow 0} x \frac{3}{2(x-2)^{2}}=0,

limx0x2q(x)=limx0x212x(x2)=0\lim _{x \rightarrow 0} x^{2} q(x)=\lim _{x \rightarrow 0} x^{2} \frac{1}{2 x(x-2)}=0

由于这些极限是有限的,所以 x=0x=0 是一个正则奇点。 对于 x=2x=2 我们有

limx2(x2)p(x)=limx2(x2)32(x2)2=limx232(x2),\lim _{x \rightarrow 2}(x-2) p(x)=\lim _{x \rightarrow 2}(x-2) \frac{3}{2(x-2)^{2}}=\lim _{x \rightarrow 2} \frac{3}{2(x-2)},

所以极限不存在;因此 x=2x=2 是一个非正则奇点

示例 6

确定

(xπ2)2y+(cosx)y+(sinx)y=0\left(x-\frac{\pi}{2}\right)^{2} y^{\prime \prime}+(\cos x) y^{\prime}+(\sin x) y=0

奇点,并将它们分类为正则的或非正则的。

解:

唯一的奇点x=π2x=\frac{\pi}{2}。为了研究它,我们考虑函数

(xπ2)p(x)=(xπ2)Q(x)P(x)=cosxxπ/2\left(x-\frac{\pi}{2}\right) p(x)=\left(x-\frac{\pi}{2}\right) \frac{Q(x)}{P(x)}=\frac{\cos x}{x-\pi / 2}

(xπ2)2q(x)=(xπ2)2R(x)P(x)=sinx\left(x-\frac{\pi}{2}\right)^{2} q(x)=\left(x-\frac{\pi}{2}\right)^{2} \frac{R(x)}{P(x)}=\sin x

cosx\cos x 关于 x=π2x=\frac{\pi}{2}泰勒级数开始,我们发现

cosxxπ/2=1+(xπ/2)23!(xπ/2)45!+,\frac{\cos x}{x-\pi / 2}=-1+\frac{(x-\pi / 2)^{2}}{3!}-\frac{(x-\pi / 2)^{4}}{5!}+\cdots,

它对所有 xx 收敛。类似地,sinx\sin xx=π2x=\frac{\pi}{2} 处是解析的。因此,我们得出结论,π2\frac{\pi}{2} 是这个方程正则奇点

问题

问题 1 到 8 中,确定给定微分方程通解,该通解在不包含奇点的任何区间内有效。

  1. x2y+4xy+2y=0x^{2} y^{\prime \prime}+4 x y^{\prime}+2 y=0
  2. (x+1)2y+3(x+1)y+0.75y=0(x+1)^{2} y^{\prime \prime}+3(x+1) y^{\prime}+0.75 y=0
  3. x2y3xy+4y=0x^{2} y^{\prime \prime}-3 x y^{\prime}+4 y=0
  4. x2yxy+y=0x^{2} y^{\prime \prime}-x y^{\prime}+y=0
  5. x2y+6xyy=0x^{2} y^{\prime \prime}+6 x y^{\prime}-y=0
  6. 2x2y4xy+6y=02 x^{2} y^{\prime \prime}-4 x y^{\prime}+6 y=0
  7. x2y5xy+9y=0x^{2} y^{\prime \prime}-5 x y^{\prime}+9 y=0
  8. (x2)2y+5(x2)y+8y=0(x-2)^{2} y^{\prime \prime}+5(x-2) y^{\prime}+8 y=0问题 9 到 11 中,找到给定初值问题。绘制,并描述如何随 x0x \rightarrow 0 变化。 G 9. 2x2y+xy3y=0,y(1)=1,y(1)=42 x^{2} y^{\prime \prime}+x y^{\prime}-3 y=0, \quad y(1)=1, \quad y^{\prime}(1)=4 G 10. 4x2y+8xy+17y=0,y(1)=2,y(1)=34 x^{2} y^{\prime \prime}+8 x y^{\prime}+17 y=0, \quad y(1)=2, \quad y^{\prime}(1)=-3 (G) 11. x2y3xy+4y=0,y(1)=2,y(1)=3x^{2} y^{\prime \prime}-3 x y^{\prime}+4 y=0, \quad y(-1)=2, \quad y^{\prime}(-1)=3问题 12 到 23 中,找到给定方程的所有奇点,并确定每个奇点是正则的还是非正则的。
  9. xy+(1x)y+xy=0x y^{\prime \prime}+(1-x) y^{\prime}+x y=0
  10. x2(1x)2y+2xy+4y=0x^{2}(1-x)^{2} y^{\prime \prime}+2 x y^{\prime}+4 y=0
  11. x2(1x)y+(x2)y3xy=0x^{2}(1-x) y^{\prime \prime}+(x-2) y^{\prime}-3 x y=0
  12. x2(1x2)y+(2x)y+4y=0x^{2}\left(1-x^{2}\right) y^{\prime \prime}+\left(\frac{2}{x}\right) y^{\prime}+4 y=0
  13. (1x2)2y+x(1x)y+(1+x)y=0\left(1-x^{2}\right)^{2} y^{\prime \prime}+x(1-x) y^{\prime}+(1+x) y=0
  14. x2y+xy+(x2ν2)y=0x^{2} y^{\prime \prime}+x y^{\prime}+\left(x^{2}-\nu^{2}\right) y=0 \quad (贝塞尔方程)
  15. (x+2)2(x1)y+3(x1)y2(x+2)y=0(x+2)^{2}(x-1) y^{\prime \prime}+3(x-1) y^{\prime}-2(x+2) y=0
  16. x(3x)y+(x+1)y2y=0x(3-x) y^{\prime \prime}+(x+1) y^{\prime}-2 y=0
  17. xy+exy+(3cosx)y=0x y^{\prime \prime}+e^{x} y^{\prime}+(3 \cos x) y=0
  18. y+(lnx)y+3xy=0y^{\prime \prime}+(\ln |x|) y^{\prime}+3 x y=0
  19. (sinx)y+xy+4y=0(\sin x) y^{\prime \prime}+x y^{\prime}+4 y=0
  20. (xsinx)y+3y+xy=0(x \sin x) y^{\prime \prime}+3 y^{\prime}+x y=0
  21. 找出 α\alpha 的所有,使得 x0x \rightarrow 0 时,x2y+αxy+52y=0x^{2} y^{\prime \prime}+\alpha x y^{\prime}+\frac{5}{2} y=0 的所有都趋于零。
  22. 找出 β\beta 的所有,使得 x0x \rightarrow 0 时,x2y+βy=0x^{2} y^{\prime \prime}+\beta y=0 的所有都趋于零。
  23. 找出 γ\gamma,使得初值问题 x2y2y=0,y(1)=1,y(1)=γx^{2} y^{\prime \prime}-2 y=0, y(1)=1, y^{\prime}(1)=\gammax0x \rightarrow 0 时是有界的。
  24. 考虑欧拉方程 x2y+αxy+βy=0x^{2} y^{\prime \prime}+\alpha x y^{\prime}+\beta y=0。找出 α\alphaβ\beta 满足的条件,使得: a. 所有x0x \rightarrow 0 时趋于零。 b. 所有x0x \rightarrow 0 时是有界的。 c. 所有xx \rightarrow \infty 时趋于零。 d. 所有xx \rightarrow \infty 时是有界的。 e. 所有x0x \rightarrow 0xx \rightarrow \infty 时都是有界的。
  25. 使用降阶法,证明如果 r1r_{1}

r(r1)+αr+β=0r(r-1)+\alpha r+\beta=0

重根,则 xr1x^{r_{1}}xr1lnxx^{r_{1}} \ln xx2y+αxy+βy=0x^{2} y^{\prime \prime}+\alpha x y^{\prime}+\beta y=0 (当 x>0x>0 时) 的。 29. 验证 W[xλcos(μlnx),xλsin(μlnx)]=μx2λ1W\left[x^{\lambda} \cos (\mu \ln x), x^{\lambda} \sin (\mu \ln x)\right]=\mu x^{2 \lambda-1}。 ”

问题 30 和 31 中,证明 x=0x=0 是一个正则奇点。在每个问题中,尝试找出 n=0anxn\sum_{n=0}^{\infty} a_{n} x^{n} 形式的。证明(除了常数倍)在问题 30 中只有唯一一个这种形式的非零解,而在问题 31 中没有这种形式的非零解。因此,在这两种情况下,都不能用这种方式找到通解。这对于具有奇点方程来说是典型的。

  1. 2xy+3y+xy=02 x y^{\prime \prime}+3 y^{\prime}+x y=0

  2. 2x2y+3xy(1+x)y=02 x^{2} y^{\prime \prime}+3 x y^{\prime}-(1+x) y=0

  3. 无穷远处奇点前面章节中给出的常点正则奇点定义仅适用于 x0x_{0} 是有限的情况。在微分方程的更高级的研究中,通常需要考虑无穷远处。这可以通过进行变量替换 ξ=1/x\xi=1/x 并研究在 ξ=0\xi=0 处得到的方程来实现。证明对于微分方程

P(x)y+Q(x)y+R(x)y=0,P(x) y^{\prime \prime}+Q(x) y^{\prime}+R(x) y=0,

如果

1P(1/ξ)(2P(1/ξ)ξQ(1/ξ)ξ2) 和 R(1/ξ)ξ4P(1/ξ)\frac{1}{P(1 / \xi)}\left(\frac{2 P(1 / \xi)}{\xi}-\frac{Q(1 / \xi)}{\xi^{2}}\right) \text { 和 } \frac{R(1 / \xi)}{\xi^{4} P(1 / \xi)}

ξ=0\xi=0 附近具有泰勒级数展开,则无穷远处常点。证明如果上述函数中至少有一个没有泰勒级数展开,但

ξP(1/ξ)(2P(1/ξ)ξQ(1/ξ)ξ2) 和 R(1/ξ)ξ2P(1/ξ)\frac{\xi}{P(1 / \xi)}\left(\frac{2 P(1 / \xi)}{\xi}-\frac{Q(1 / \xi)}{\xi^{2}}\right) \text { 和 } \frac{R(1 / \xi)}{\xi^{2} P(1 / \xi)}

都具有这样的展开,则无穷远处是一个正则奇点

问题 33 到 37 中,使用问题 32 的结果来确定无穷远处是给定的微分方程常点正则奇点还是非正则奇点

  1. y+y=0y^{\prime \prime}+y=0

  2. x2y+xy4y=0x^{2} y^{\prime \prime}+x y^{\prime}-4 y=0

  3. (1x2)y2xy+α(α+1)y=0\left(1-x^{2}\right) y^{\prime \prime}-2 x y^{\prime}+\alpha(\alpha+1) y=0 \quad (勒让德方程)

  4. y2xy+λy=0y^{\prime \prime}-2 x y^{\prime}+\lambda y=0 \quad (埃尔米特方程)

  5. yxy=0y^{\prime \prime}-x y=0 (艾里方程)

请您提供需要处理的内容,我才能用 "" 为其中的名词粗**,并保持原有格式,且不加符号公式